「夾脛症」是跑者常見的運動傷害,其症狀就是小腿越跑越痛,內側脛骨的邊緣開始腫脹伴隨明顯的壓痛。凃醫師教我們如何預防、如何治療。
跑得遠更要跑得久!預防永遠勝於治療,認真運動的同時可別疏忽了傷害的預防!
運動前的動態伸展暖身不可忽略,莎莉和大家分享一般常做的動態伸展有哪些。
重訓機器的好處是你可以簡單好操作,只要坐上去看一下說明圖就會操作了,更棒的是連請教練的錢都可以省下來。初學者可能認為練機器比較安全不會有運動傷害,但事實是每練一次機器就等於是在慢性破壞自己的身體關節一次。機器不正確使用,小心關節慢性磨損。
阿基里斯肌腱(跟腱)疼痛是令很多跑者和反覆跳躍運動的選手十分頭痛的問題,凃醫師指出必須找出跟腱受傷的原因,針對病因去改善,才能根治這個疾病;同時,凃醫師教大家「針對跟腱病變該如何進行小腿肌肉的離心縮收訓練」。
近年運動風氣盛行,民眾重視養生,也在意自己的體態,開始慢跑、瑜珈、上健身房,提醒民眾,如果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突然激烈的運動反而會造成身體上的負擔,建議運動應循序漸進,慢慢的增加運動強度,運動前也應做好充足的熱身,以達到真正運動的效果。
運動受了傷,想要快好又不留後遺症,林醫師提供簡單的就醫指南,讓您可以循序漸進,找到適合的醫師。
萬一你在運動時出現腹痛的現象時,如何減緩不舒服?如何預防?試試看王教授的建議吧!
因運動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對於參與運動的人而言是一個很普通的傷害經驗。一般來說,運動引起的肌肉酸痛可以分為急性肌肉酸痛與慢性(遲發性的肌肉酸痛)二種。王教授來告訴大家兩者之間的差別與如何預防避免。
在大自然環境中進行水浴,生心理都能達到最佳放鬆治療,真是一舉數得,這些都是泡在浴缸或水桶裡無法得到的好處。這篇文章主要告訴大家一些關於水浴的小訣竅,讓大家可以在大量激烈運動後,進行這種很簡單卻很棒的身體恢復策略。
長期以來,乳酸一直被運動教練、體育教師、運動員、以及一般社會大眾,認為是引起肌肉疲勞、肌肉酸痛、肌肉痙攣、無氧閾值和氧債的主要原因。其實,這種將運動時或運動後的特殊生理反應,皆歸罪於乳酸的說法,早已被運動生理學研究者否定,一起來看看王教授的看法。
運動後進行水浴在國外早已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在報章雜誌或電視媒體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國外的職業運動員在競賽後會進行水浴,到底水浴對運動傷害或者運動恢復有什麼幫助?涂醫師從水浴的種類、作用原理與常見問題,帶領我們瞭解水浴的重要。
對常跑步的休閒運動跑者與競技選手來說,任何下肢運動傷害都是相當惱人的事,因傷害可能造成嚴重的跑步障礙。下肢運動傷害是跑者既討厭又不得不面對的麻煩,專家從形成跑者下肢運動傷害的個人因素與訓練因素說明起,一起來瞭解如何避免跑步運動傷害的形成吧!
隨著跑步運動的盛行,膝蓋疼痛的問題就越來越多了,其中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如果你也長期被髕骨股骨疼痛困擾著,來看看醫師怎麼說?一起拯救髕骨吧!
抽筋學名為「肌肉痙鑾」(muscle cramp),是指肌肉突然、不自主的強直收縮的現象,會造成肌肉僵硬、疼痛難忍。哪些情況較易引起抽筋的發生,又該如何預防抽筋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大部分的人一定有過「腳扭到」、「筋拉到」的不愉快經驗。縱使不是運動選手,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例如趕公車、下樓梯、彎腰拿東西等,一個不小心就可能受傷,造成極大的困擾,預防當然是避免類似傷害的第一要務,在此醫師提供一些小秘方與叮嚀,一起來看看吧!
因運動而引起的肌肉酸痛,對於曾經參與運動的人是很普遍的經驗。醫師告訴你如何有效的減輕酸痛,以及如何預防運動後肌肉酸痛。
隨著馬拉松賽季的來臨,各種跑步運動傷害陸陸續續出現在門診,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個不太有名,但卻越來越常發現的問題,那就是脛後肌肌腱病變,如何治療、復健?一起看看凃醫師的建議。
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後,希望運動可以促進健康,又可以在比賽得到好成績,不只是要強化訓練,同時也要做好運動後恢復,兩者缺一不可,而且要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