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維他命D的人實在是比想像中的還要多,而一般人與運動員的發生率是相同的,約有70%到80%的人有維他命D不足的問題,然而,運動員需要多少的維他命D才夠呢?多少攝取量才是足夠的,如何補充等等問題,一起來看看凃醫師怎麼說。
植物油真的比動物油好嗎?史考特今天要分享一篇有點年紀的研究,來向大家說明為什麼植物油並沒有真正打敗動物油。
最近一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增加總死亡率」的研究,引發熱烈的討論。許多網友對此提出嚴重警告,在更多證據出爐前,我們應該避免使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作為減重法。讓我們看看大家到底在吵甚麼?又該如何看待爭議性的研究?
史考特常聽人說:「人體一次最多只能吸收20-30公克蛋白質,吃多了只會浪費。」這也是早期健美選手喜歡少量多餐,一天吃五六頓的原因:他們需要大量的蛋白質,又怕一次吃不能完整吸收,只好分批慢慢攝取。這個說法是否有根據?讓我們一起來檢驗科學文獻吧!
所有的蛋白質都一樣嗎? 本文帶你一起來認識蛋白質,並告訴你蛋白質的價值會因為蛋白質品質的差異而不同。因為你吃了多少蛋白質是一回事,而身體用了多少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測量蛋白質品質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去看該蛋白質來源的生物值(BV),BV簡單的講就是人體的蛋白質利用率;另一個判定蛋白質品質的方法是PCDAAS (蛋白質消化率胺基酸評分)。
近年來威脅國人健康的幾項重大疾病,如: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心臟病…等,這些疾病與國人飲食習慣鹽分攝取過量有相當大的關係,國際衛生組織WHO建議的每日鹽分攝取量是5克,台灣衛生福利部是6克(鈉2400毫克),而對於高血壓患者而言,鹽份攝取則是要更嚴格,每日須小於5克。
早餐吃甚麼好呢?從調查發現,在便利商店購買早餐飲料消費者較重視營養,然而因在意口味購買奶茶、紅茶、綠茶等茶類飲品,若未慎選飲料來源,可能會有攝取過多精緻糖類的健康風險,應選擇優質的鮮乳、豆漿、優酪乳等飲品,輪流搭配不同的主餐或蔬果,就能滿足早餐的營養需求。
低碳飲食即為「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包括選擇在地、當季食材,並以食物的原態入菜,而在各大類食物中,蔬菜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結果顯示,18歲以上成人每日有攝取3蔬2果比率僅達12.9%,且年齡層較低者攝取較少,說明國人蔬果普遍攝取不足。
炎炎夏日,總是少不了藉由冰品來消暑,但是挫冰中所含的配料與糖水,吃一碗下來熱量不僅高達5百大卡,恐怕連糖分攝取也會過高,因此如何可以吃的清涼又健康無負擔就很重要。營養師建議夏日吃冰品要秉持少糖、少脂、高纖維的觀念來做選擇。
天氣炎熱得直冒汗,很多人都快要中暑了,這時吃一盤西瓜,必定是能解暑熱,雖然西瓜可以止渴利尿,消暑熱,非常受到大家喜愛,但卻有些人是不能吃多;營養師提醒,尤其是糖尿病、腎臟病患者,都得要適量。
對訓練者而言,食物不僅僅為重要燃料,同時也具備一定的修復作用。練習中途,時常會有無預期的身體狀況發生,你知道這些問題,其實也都可以靠飲食解決的嗎?這篇文章整理出幾項訓練者經常面臨的狀況,提供相應的食物修復法,告訴你,想要跑得更好,秘訣就在聰明地挑選營養食物。
很多人在早晨運動,利用早晨的時間運動,比較不會受到當天工作或上課的影響。研究顯示早餐有助於早晨的運動或比賽,但是大多數人不可能在早餐後三小時才開始運動,為了不犧牲寶貴的睡眠時間,達到充分的休息效果,同時又能夠在運動前補充前一天晚上消耗的肝醣,在早晨的運動前十到卅分鐘補充醣類可以增加運動或是訓練的效果。
每天勤補鈣就能保骨本?許多人認為補鈣就是吃鈣片、少喝咖啡加上多曬太陽就好! 但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吳至行指出,每天攝取的鈣質要真正被人體所利用,必須經過複雜的鈣吸收關卡。中壯年族群須及早正視鈣吸收率問題,破除補鈣3大迷思,才能避免骨本進入「負利率時代」。
對於喜愛運動的人,或是專業的運動員,我們總是希望可以得到更好的訓練成果,有更好的成績表現,不少營養補充品即是以此做為設計的基礎和宣傳的重點,但是這些補充品對提昇運動表現真的有幫助嗎?哪一種又是最有效最適合我的呢?
我們每天都需要吃蔬菜水果補充營養,但多數人卻認為「蔬果必須削皮」。但你知道嗎?美國費城的營養學家Katie曾說,許多蔬果的表皮其實是不該削去的,這樣除了可以節省料理的時間及增添風味,最重要的是還可保留更多的營養成份。
清明祭祖吃潤餅,營養師建議少油鹽高纖4撇步更健康。
雖然想要減肥的人越來越多,想要增重的人仍然不少,不論是想要看起來比較強壯,還是為了增進運動比賽的表現,或是想要提昇自信,都必須把握一下的原則有哪些?看看張博士的建議吧!
本篇文章主要讓大家瞭解運動過程中流汗的原因,並且進一步明瞭補充水分的正確時機與方法,對於一般人與經常參與運動者來說皆相當重要。
運動時最怕發生抽筋,因為一旦發生,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所以只好停止運動。哪些人容易發生抽筋?或身體缺了哪些營養素,讓人容易發生抽筋?飲食能否降低抽筋的發生或解決抽筋的問題,看看營養師如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