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流傳許多運動族的飲食秘訣,其中豆漿+香蕉的組合備受民眾推崇。但,大家有想過為什麼是豆漿+香蕉嗎?這個組合對運動族有哪些好處?又為什麼說是高CP值?今天讓我們從運動生理學與運動營養學的角度,來聊聊香蕉+豆漿的營養對運動族有哪三大好處吧!
壓力到某種程度,就必須想法子把它紓解出去。而「吃」就是一種很多人用來紓解壓力的方法。吃對食物可以幫您調整、改善壓力,但若吃錯食物,例如吃了很多甜點、甜甜圈、洋芋片、甚至喝酒,非但沒有紓解,反而加重壓力...
夏天水果種類繁多,如桃子、西瓜、鳳梨、芒果、葡萄、百香果、龍眼等,都是香甜多汁的水果。依衛福部健康五蔬果的建議,僅20%的民眾能達到此建議量,顯示國人有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依每日飲食指南,是建議每天可以吃到2-4份水果,水果份量應隨著可攝取熱量增加而調整...
根據國內研究指出,一般人在運動結束後一小時,適量攝取約 300 大卡左右的均衡飲食,有助於運動後身體能量的恢復,且不會增加體內脂質合成蛋白的表現,若在運動前吃點東西,身體會相對比較有力量,運動表現不僅提高,而能更有效率達到減重減重、減肥、瘦身、塑身效果!
馬拉松賽的前三天,可參考醣類負荷法來增加身體肝醣的補充,嚴格的醣類負荷法,是於比賽前1週,進行3-4天的肝醣耗竭期(低醣高強度運動)及3天的增補期(高醣低強度運動)來讓身體肝醣儲存達到最高量...
端午節要到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節,但是,沒有顧忌地吃可不行!粽子的熱量有多少呢?讓營養師來告訴你...
大眾飲食習慣中的「飲」,脫離不了茶、咖啡及水這三種主要飲料。然而,面對近期的茶風暴,您可能會想,我不喝茶改喝其他的吧。那麼,其他的有什麼「健康」「營養」「無毒」的選擇呢?
一個集合了8個世代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每天至少喝1罐加糖飲料的人會比一個月喝不到1罐或不喝的人高出26%發生第2型糖尿病的危險。研究也發現,以白開水、咖啡、茶等飲料取代加糖飲料,可以降低熱量攝取,甚至能夠減輕體重...
聰明的大眾,對於酵素都耳熟能詳,對於酵素產品亦不陌生,其實酵素存在於各類型食物,包含蔬菜、水果、肉類中,可說是動物性、植物性甚至是微生物中,都有其存在...
台灣是美食天堂,外食的便利讓忙碌的上班族大大減少了自行烹煮的時間,這樣大家對自己的飲食掌握能力下降,因此更需要把握一些外食原則!今天就來和大家說明吃火鍋的五大飲食原則。
想必聰明的各位一定對於農藥抱持著害怕的心態,在市場上精心挑選顏色青綠、外觀完整、枝葉飽滿的鮮蔬及良果回家,回到家後又害怕太完整又無蟲洞的蔬果為農藥結合的大宗...
「吃飽了」這個訊息是依靠脂肪組織合成瘦體素(Leptin),作用在我們大腦的下視丘來抑制我們的食慾。但從吃飽到瘦體素產生作用通常需要20-30分鐘,在這段時間我們很容易就吃過量了!
不讓自己處在體能耗竭的狀況,比賽成績自然提升。但每個人對食物的接受度各有不同,在練習時可先測試身體對早餐的接受性,調整出最適的餐點,更能提升您的運動表現。
大家新年快樂!!又到了除夕圍爐的日子了~年夜飯總是大魚大肉讓你吃了好罪惡嗎?其實,只要調整一下進食順序,掌握健康進食1, 2, …
運動時,所有的能量幾乎耗盡,肌肉裡的肝醣、蛋白質大量被利用消耗,所以運動後需攝取食物,讓身體迅速恢復體能。
水對人體非常重要。一般人每天最少要喝2000㏄的水。運動時,因為流汗而會流失大量的水分,尤其在酷熱陽光下運動,一小時就可能流失3000㏄的水,活動力…
有研究指出,運動時間小於一小時,單純補充水分就已足夠,如果運動持續超過一小時,最好是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與熱量。劇烈運動時,身體會流失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