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放鬆已經是現代人必須學會的健康技能,因為肌肉過度使用、姿勢不良…等都可能會造成筋膜緊繃,導致身體痠痛、肌肉僵硬,甚至增生骨刺。4種筋膜放鬆的方法,一次學會!
研究結果發現,未規律運動者罹患 COVID-19風險增加 2.93 倍,坐式生活型態者則增加 19.17 倍,規律運動能夠強化免疫抗 COVID-19,別再讓自己的健康坐以待斃!
進行肌耐力鍛鍊不僅可以改善肌肉的健康,對骨骼和關節健康也有有益的影響。不需要任何設備,只要跟著訓練,不能去健身房也不用慌張,在家裡就能做的五種增肌減脂運動。
夏天快來臨了!有規劃要去哪邊的海邊活動了嗎?
台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潛水可以訓練體力,也能打開你的視野,若想要一同踏進美麗的海底世界,跟著我們一起來學水肺潛水吧!
運動時你有遇過「練臀推,腰比屁屁更酸」、「做胸推酸肩膀」…等情況嗎?這可能就是出現代償了。不論你的訓練目的是什麼,若想讓努力健身的效果最大化,先了解代償是什麼,以及姿勢的重要性絕對是必要啊!
鐵人三項適合你嗎?鐵人三項近年越來越盛行,你也被這風氣燒到,站在三鐵門外望呀望嗎?☺️來來來請進~讓我們先從三鐵的由來、項目和分級認識這項運動,再告訴你今年有哪些賽事可以參加或觀賽。
每週應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或每週進行75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在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期間進行有氧鍛鍊的重要性。即使某人以前不運動,現在是開始的好時機,以便為抵抗感染做好充分的準備。
我們常依靠體重指數(BMI)來評估一個人的健康狀況,主要是因為它只需要簡單的計算。但是,這種測量可能會誤導人,因為它無法區分肌肉量和脂肪量,因此體重正常的人看起來健康,但實際上可能會缺乏肌肉。
規律且持續地有氧運動,例如散步、騎自行車或游泳,可以幫助你更長壽、更健康!先一起來了解有氧運動對你的心臟、肺和血液流動具有什麼樣的影響,然後開始有氧運動並且從中獲得好處!
現在不少人想練得都是手臂、大腿的訓練,很少人想到由內而外的撐體,先去鍛鍊內核心。那麼核心是誰呢?我們可以配合下方的圖,先從身體的兩側摸到肋骨的下緣,一直到我們的坐骨(坐椅子時,屁股接觸在椅面上的骨頭),也就是骨盆底的位置。這個區間會有內核心肌群(橫膈肌、多裂肌、腹橫肌與骨盆底肌),那麼外核心在哪呢?就是我們手可以摸到的外在肌肉群。
運動之前必須要了解身體的能量系統是如何運作,人的身體一個很精密且神奇的構造,然而驅動身體都是由肌肉的收縮來完成。而肌肉收縮過程中需要許多的能源來提供肌肉收縮的消耗,不同運動的強度與時間都會影響使用能源的不同。
儘管訓練時間有限,但你仍有可能達到巔峰狀態,這就需要更聰明地分配騎車的時間。下面,兩位頂尖的自行車教練總結了如何高效進行訓練的十大重點。
你知道什麼是最大攝氧量?最大攝氧量是人類生理學最基本的衡量標準之一,與健康、生活品質、工作耐力與表現都有密切的相關性!最讓人意想不到的,當我們開始鍛鍊時,自身心肺適能越差,最大攝氧量就越容易提升!?快點進來了解最大攝氧量!
腹肌怎麼練!這五大招你一定要訓練!我們可以透過這幾個腹肌鍛煉的動作強化腹肌,調整你的腹部肌肉、並平坦你的腹部,還可以增強核心肌肉-即你的軀幹周圍的肌肉。
穿戴式心率裝置問世已經超過八年,但是真正了解心率裝置或運動App裡面所呈現的心率區間,對你身體所產生的影響與機制的人應該為數不多。本文將針對不同的運動心率區間與身體所使用的能量系統及鍛鍊的目的與好處做系統化的整理。
我們對「運動有益健康」早耳熟能詳,但能身體力行的人還是非常少數。或許大多數人對運動與健康的因果關係還是半信半疑,所以風哥決定引用系統化的有力科學證據來告訴你,「運動不只有益健康,還能幫你抗老、防癌又回春」。不要再觀望懷疑了,為了享受你健康的生活,從今天開始養成運動習慣動吧!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鍛煉變得更加重要。原因很多,從保持肌力、維持血糖、強健骨骼到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身體活動和鍛煉對於人們想過更健康的生活至關重要。
在《高強度運動是減脂最佳的運動強度,但真的適合每個人嗎?》一文,我們知道最佳減脂運動是高強度運動,只是真的要實際執行起來,卻是有許多阻礙因素擋在前頭。除了生活時間安排的外在因素外,運動強度太強也可能引起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喔!
有時候發現速度增加後比較難一直維持長時間,因此可以變成快慢交錯,不至於因為增加了速度,很快就疲勞而做的時間變短很多,也不會因為都是固定的速度維持很長時間而無聊或是感到習慣適應,因此在速度以及時間互相妥協下,依照自己體能,調整成了有氧間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