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尋
知識
人物專訪
活動快訊
虹映嚴選
0
註冊
X
0
0
4945
作者: 王阿肯
分類: 有氧運動

常見的有氧運動,除了慢跑之外,應當屬游泳或水上運動最普遍了。那你知道水上運動中,又是那些活動消耗做多卡路里嗎?

1
0
1848
運動不只是燃燒熱量,其好處更深遠。若您感到壓力、過重、想要變的更聰明,運動能幫助你。此文提供四個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的隱藏好處。這些將提供充足的理由讓您開始運動去迎接後半輩子的生活。

0
0
4727
脂肪不減反增、運動完無法入眠、情緒不好、容易激動、疲累、懒散、無精打采的、快死掉的感覺、膝蓋疼痛、感冒、流鼻涕等,你曾因為運動完,出現以上的症狀嗎?一起來了解,你是否過度訓練了呢?

0
0
1176
想要促進血脂、血糖的降低,運動是最基礎簡單的方法。但是許多人一想到運動,腦海中就浮現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或者是肌肉痠痛的痛苦畫面。若你是從來不運動,或者是對運動有恐懼,那麼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那就是輕鬆的「散步」,對健康就有不錯的功效。

0
0
1404
一個具備功能性的重量訓練,不僅可以改善運動員的表現,也有助於提高民眾生活功能的表現。此外,重量訓練讓你比其他人更具有韌性,身體內在的抗壓性自然的提高,有助降低身體抗發炎物質。

0
0
2035
不少人會問到,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進行間歇訓練,或是在比較安全而不受傷的情況下,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以比較安全保守的建議是至少具備「有氧耐力」的基礎,可以在最大心跳率的75%下,至少可以連續進行30分鐘的有氧運動。

0
0
864
決定開始運動,經常讓人陷入變與不變的心理掙扎。藉由完整的計畫,使一個不健康的過重者,轉變為身材輕盈、精神充沛飽滿的業餘路跑者,成功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問題是你該如何說服、處理內心的逃避呢?王淳心理師邀請我們真誠地審視內心的理由,藉以了解一般人在承諾與行動上到底有甚麼阻攔橫擋在前,了解敵人,才能有效的擊潰。

0
0
1618
作者: Sally Chen
分類: 肌力訓練

很多眼睛的粉絲又發現莎莉的臀部曲線似乎又進化了,是怎麼辦到的?莎莉推出第二篇有關於性感臀部養成的訓練與大家分享

0
0
3111
監控【心跳】似乎是有氧運動、耐力型運動才會做的事,但對於球類運動或重量訓練時,它也能派上用場。山姆伯伯工作坊帶我們來看STACK網站上所分享的「藉由監控心跳來改善耐力與體能」一文,一起來瞭解文章所寫的第二項”運動體能”及第三項”重訓室”。

2
0
1764
作者: Sally Chen
分類: 肌力訓練

Sally分享平常作臀部的訓練─分別針對運動地點(在家、健身房)可作的臀部訓練作介紹。

0
0
1305
作者: 淘寶林
分類: 運動工具

淘寶林介紹的壺鈴動作指導:前蹲舉。

0
0
1110
山姆伯伯分享華盛頓郵報的「The health hazards of sitting」文章,建議大家坐久了請記得起身動一動,可以的話,安排時間從事運動囉。

3
0
13730
作者: Kevin
分類: 有氧運動

相信大家都聽過有氧運動,也知道有氧運動好處多多,舉凡減重、增進耐力、改善及控制慢性疾病、使我們的心臟更健康有力…等等。不論你的性別、體重、運動能力,只要從事規律的有氧運動訓練後,都能對你的身體健康和運動能力帶來助益。

0
0
2088
作者: 淘寶林
分類: 運動工具

深蹲可以訓練到臀大肌、股四頭肌和大腿後方等肌群,同時訓練核心肌群。尤其腿部肌肉量佔全身的70%,因此訓練腿部肌肉,對於提昇整體基礎代謝率有很大的幫助。那麼深蹲在加上壺鈴會有什麼不同種類的訓練方式呢?快來看看吧!

0
0
1715
「工作正慢慢地要殺死你」也許你覺得在開完笑,但實際上可能是真得!工作相關的壓力似乎是主要的元兇,對於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而有另外一個危險因素潛代在你的辨公室「坐」。此篇,山姆伯伯工作坊分享12個瑜珈動作,有助於回復因久坐而造成的損傷。

0
0
1668
作者: 淘寶林
分類: 運動工具

淘寶林介紹的壺鈴動作指導:Swing。

0
0
2145
作者: 淘寶林
分類: 運動工具

淘寶林教您如何使用壺鈴,就能用五個訓練動作,讓脂肪燃燒,肌肉緊實。

0
0
1660
在愛上慢跑的人之間,總有流傳不完的喜悅分享,大幅度瘦身、改善高血壓及各種慢性病,提升體力、相貌重回年輕…等都時有所聞。想要成為一個好的跑者,如何才真算得上是管理身心健康與享受優質生活的專家,一起來瞭解專家怎麼說。

0
0
4480
作者: 淘寶林
分類: 有氧運動

提到有氧,通常第一個想到的都是跑步,跑步是很棒的運動,但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也有許多低強度或是零強度的運動可以達到這個目的,此篇介紹五個對膝蓋溫和的有氧運動,供大家參考。

0
0
2128
分類: 有氧運動

一分鐘運動教室要來分享一些過量有氧運動的潛在壞處。在開始閱讀前請謹記:絕大部分的朋友需要更多,而非更少的運動。此篇文章僅針對少數有過度訓練傾向的朋友而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