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iSports
愛運動JoiiStore
虹映嚴選JoiiCare
幸福企業www.joiiup.com
為何有些人能在人生遇到重大挫折或災難中站起來,而有些人就不能?為何有些人成長在非常不良且艱難的家庭日後卻成為社會的中堅人物,而有些人反而向下沉淪?這樣的問題是中外古今都存在,還好五十年前便有人開始從問題青少年去深入了解為何與如何。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確定人類有一股力量是被應用在這些環境中以求取適應與突破,但弱化這個力量會導致人無法適應發展或生存下來,這股力量在英文是re-silience,中文最接近的翻譯是「復原力」。
這力量不單涵蓋心理及心靈層次,也包括身體生理與腦部運作的機轉。臺灣在921地震後,才有注意到這個力量對人的行為之影響。許多報告顯示:能從這樣重大災難走出來的人是與其復原力的強度有直接相關。
復原力的構成因子作下列七點歸納:
(1) 具有幽默感並對事件能從不同角度觀之
(2) 雖置身挫折情境,卻能將自我與情境作適度分離
(3) 能自我認同,表現出獨立與控制環境的能力
(4) 對自我和生活具有目的性和未來導向的特質
(5) 具向環境/壓力挑戰的能力
(6) 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技巧
(7) 較少強調個人的不幸、挫折、無價值/無力感
復原力雖建構在與生俱來的人格特質,但其強化可來自三方面的環境:一是家庭環境;二是心理健康環境;三是身體生理環境。
如何強化復原力有很多方式,而其中有一個基本方法是可以應用在改善這三個環境,但這方式也是簡單到很多大眾不以為然的,那便是「常常運動」。值得注意的是,專家也建議運動不僅只是個人化,若能加上家庭或社群的運動方式會增加社會支持及鼓舞的元素,那會更有強化復原力的效果。
人生本就是無常,不要只是在追根究柢找解答,也應當多做些強化復原力的事情,使你盡早找到柳暗花明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