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iSports

愛運動

JoiiStore

虹映嚴選

JoiiCare

幸福企業
 
 
X

JoiiSports - 定存你的健康




       >  健康知識   >  醫療新知   >  為什麼運動員需要運動醫學?  
醫療新知

2018-09-11 18:29:14

為什麼運動員需要運動醫學?

按讚
退讚
0 人按讚
 0 則留言
0人收藏

 

為什麼運動員和運動愛好者需要運動醫學?

 

因為運動員,還有運動愛好者使用身體的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樣,他們非常有紀律的進行每日訓練、並且頻繁出賽。根據不同運動的不同特性,他們的需求五花八門:

 

  1. 想要跑更快、跳更高、丟更遠。
  2. 更有效率的增加力量、耐力和心肺功能。
  3. 快速但是健康的增重、減重。
  4. 受傷後在最短時間內復原、回到賽場上,並且維持運動表現。
  5. 必要時帶傷上場或訓練,但同時希望傷病逐漸復原。
  6. 女性選手需要控制生理週期、即時緩解經痛,以及其他特殊需求與生理考量。
  7. 在需要藥物時能避免誤用運動禁藥。
  8. 飲食、營養輔助來滿足上述夠種需求

 

…..這些項目還可以一直一直列下去。

 

這些問題其實無法由傳統的單一專科醫生來搞定,必須由跨領域的團隊一起努力,包括復健科、骨科、神經內外科、中醫、婦科、內科、物理治療、運動防護、訓練科學、營養、心理等等。具備上述各領域的足量知識,能串連上述不同專長的人,同時又足夠瞭解各項運動的醫師就是運動醫學醫師。

 

換句話說,我認為運動醫學醫師就像是「運動員與運動愛好者的家庭醫師」。也因此運動醫學的醫師必須像個全能工具人,瞭解不同醫學及運動領域的內容,判斷什麼時候該尋求哪一科醫師的協助,也要瞭解物理治療、傷害防護、運動訓練等等。

 

我認為運動醫學可以分成三個互相關聯的任務來介紹,分別是治療疼痛運動傷害的治療與預防提升運動表現與生活品質

 

 

治療疼痛

這個部分主要是在第一線協助運動員處理疼痛問題,讓選手可以維持穩定出賽、或是在場邊進行傷害防護、緊急治療。讓我講一個幾年前的小故事:

 

2013年我前往仁川擔任國家隊的隨隊醫師,那是我第一次擔任國家隊隨隊醫師。


有一位游泳選手因為比賽前一個月的一場車禍手腕疼痛,會影響到她花了很長時間準備的比賽。我在選手村內先確認過病況後,在場邊利用隨身攜帶的針灸針,幫助她一分鐘內止住疼痛,順利完成三場比賽。


雖然他在當天比賽中並沒有獲得獎牌,但是能夠讓因為賽前一個月的車禍而有明顯不適的選手順利出賽,讓我首次對於我的中醫專長能夠幫助到選手感到非常開心!未來我也會在專欄中撰寫一些中醫融入運動醫學的文章。

 

 

運動傷害的治療與預防

你知道嗎?每一位運動選手,無論是不是電視上鎂光燈的焦點,幾乎每天都經歷著相當嚴格的訓練。這些訓練雖然看起來很有挑戰性,電視節目也把他們介紹得很熱血,但其實日復一日的練習絕對比大家所想的還要枯燥!但唯有忍受這份艱苦才有機會獲得榮耀。

 

台灣基層體育中,追求「量」的訓練還是佔大宗,我們還需要更多時間去推廣偏重「質」的科學化訓練。


在這樣情況下,加上醫療觀念、環境、資源的偏差或缺乏,使得很多運動員可以說是從小和運動傷害共處長大的。曾經聽一位前輩說:「選手受傷是宿命」,剛開始我不太能接受,覺得這簡直有辱運動醫學醫師的職業尊嚴,但幾年下來,我承認那是現實。

 

因此,運動員常常必須面對兩個互相矛盾的難題:

  1. 如何在身體有傷或有痛的情況下,保持訓練和出賽?
  2. 如何盡可能延長運動生涯?

 

一般來說,受傷後最理想流程是:休息、接受完整的治療、復健、安排回到賽場前的訓練與檢測,最後回場競賽,這樣才能確保運動員的健康與延長運動生涯。


但在台灣還不算成熟的環境下,運動員經常必須帶傷訓練、帶傷出賽。他們的目標與使命是盡可能爭取出賽機會、盡可能獲得最好的成績。為了達到目標,選手們往往得把身體逼到極限,同時又得小心不要超過了那條受傷的紅線以致提早退役,整個運動生涯就像在走鋼索。

 

你能想像一位選手受傷去看醫生時,得到類似「冰敷一下,吃個止痛藥,完全休息一週不要運動」這樣答案時的沮喪與挫折嗎?


這樣的醫療建議在邏輯上是合理的,但傳統醫療觀念中的「好好休息、不痛就好」並不能滿足選手的需求!他們要的是「一邊恢復,一邊訓練,維持運動表現爭取保持出賽機會,最好還能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強!」

 

除了運動員,運動愛好者也有類似的需求,例如每天利用下班時間做刻苦訓練,挑戰戈壁超馬、六大馬拉松賽事的跑者,他們對於比賽和變強的渴望和運動員是一樣的!運動醫學就是為了幫助這樣的運動員以及運動愛好者而存在。在矛盾的需求下,幫助他們盡可能保持訓練、維持出賽機會,同時還能逐漸從傷病中恢復,就是運動醫學醫師的價值!

 

 

提升運動表現與生活品質

運動醫學不只能夠在各種受傷的前後給予幫助,還能透過科學化的檢測,給予訓練時更好的建議來提升表現。舉例來說:可以利用 Redcord 紅繩懸吊系統可以檢測出運動員的核心肌群的強度,或者找出動力鍊中較弱的環節加以訓練;可以利用測力板檢測出身體兩側的施力不平衡,找出原因加強弱邊以增進力量輸出。

 

此外,由於運動員們的挑戰是如此嚴酷,心理壓力自然是非同小可。因此運動醫學的其中一環也包括運動心理諮商、輔導。讓選手們有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夠在場上有更出色的表現。

 

 

台灣運動醫學的發展

台灣的運動醫學剛過了萌芽的階段,整體環境相較於體育大國仍可說是艱困且缺乏資源。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途要走。在 2015 年,台灣運動醫學醫學會 (TASM) 成立,並且在 2017 年培訓出16位完整運動醫學訓練的專科醫師,作為第一批種子。雖然相比於全台灣運動選手的數目,在比例上是遠遠不夠的,但至少是個起點。

 

我認為要讓運動醫學起飛的話,以下幾點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1. 持續增加專業醫療人力,不只要有專科醫師、訓練醫院,還要爭取政府的支持與認證。
  2. 加強專業的深度與廣度,不只治療疼痛,也要提升運動表現、增加生命的質量。
  3. 不只是運動選手能接觸到運動醫學,要讓所有運動愛好者接能夠瞭解,並且接觸到運動醫學的幫助。
  4. 在台灣其實有近半數的運動人士受傷後會去找中醫求助,所以投注資源在中醫的運動醫學研究,把中西醫在這個領域結合起來,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

 

最後也期待在不遠的將來,台灣運動醫學領域的水準、資源與人力,能夠成為台灣選手們場下堅實的後盾、場上額外的動能。


所有的運動愛好者們跑起來吧!出門騎車吧!到球場和朋友們揮灑汗水吧!運動讓人生更美好,而運動醫學讓大家更快、更高、更遠,更無所擔憂畏懼!

 

/原文發表於好痛痛Blog

 

文章來源:王凱平醫師

 

按讚
退讚
0 人按讚
 0則留言
0人收藏
延伸閱讀
留言
共有 0 則留言
隱私權條款發言規範

服務專線:03-5506858 #510
服務信箱:service@joiiup.com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Copyright © 2024 虹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