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iSports
愛運動JoiiStore
虹映嚴選JoiiCare
幸福企業www.joiiup.com
台中榮總罕病暨血友病中心主任王建得醫師為血友們量身打造提出「血友運動指南」,勉勵血友病患者持續透過積極且規律的預防性治療,盡情運動揮灑汗水「動」身前行,成就自己的夢想。
運動為血友治療的黃金標準凝血因子濃度高峰期可進行不同強度運動
王建得醫師指出:「過往許多血友病患者常因害怕流血而不喜歡運動、或盡量減少活動,主因是過去的治療大多採需求性治療,指病人在出血後才施打凝血因子,然而此時傷害已造成,更可能延伸不可逆的損傷風險,而需求性治療在經濟考量上也未必比較便宜;近年來更有效的防範作為是採取規律的『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 [1] ,從源頭避免大量出血,也是現在國際現行的治療趨勢。
過去 10 - 20 年『血友適度運動』儼然已成為血友病治療的黃金標準,約佔診間血友病患者 9 成左右,運動的好處多,不只能增加保護力使肌肉骨骼強壯,關節肌肉出血的風險也能相對降低 [2] ,除此之外,運動還可使身心靈得以適度放鬆,心境也能更加寬廣。」
血友互相激勵 參加「動身前行血友鐵人爭霸賽」完成挑戰目標
因應疫情影響下出門運動實屬不易,台灣賽諾菲舉辦「動身前行血友鐵人爭霸賽」線上運動競賽,透過 app 便利的追蹤方式,更能幫助血友們建立自身運動習慣,提供血友們良性競爭的舞台互相激勵、建立自信及記錄運動帶來的成就感等等,「動」出生活新態度!王建得醫師也貼心提供血友運動指南,親授各運動與凝血因子濃度的關聯性,鼓勵血友們共襄盛舉!
王醫師強調,血友病患者除了應盡量避免「過於激烈的接觸性運動」外,其餘適合做什麼運動並沒有正確答案,血友們喜歡什麼運動都可以盡量去嘗試,原則上只要定期施打凝血因子,做好適當保護,在運動開始前後妥善的做暖身操及收操即可。血友大可不必設限自己的運動,盡量嘗試多元的選擇!也建議施做運動前可諮詢主治醫師團隊,循序漸進地安排進行個別化的運動規劃。
【血友運動指南】
運動前暖身操不可少
血友需更加注意關節保護,運動前應暖活僵硬的標靶關節,再做適當伸展活化各關節。
運動後收操也很重要
運動前的暖身操很重要,但其實許多民眾也容易忽略運動後收操的重要性。運動後花5到15分鐘做收操,讓身體能在運動後慢慢恢復狀態,輕鬆走一下放鬆繃緊的肌肉,拉長肌肉纖維,才能增加肌肉的彈性,降低受傷機會。
什麼情況應停止?
當血友認為體力無法支撐,或是感覺有出血情況、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切莫逞能!如有輕微出血情況,應在急性期進行冰敷,2 - 3天後進行熱敷。
特別注意事項
進行運動或參加大眾活動時,應告知現場人士或活動主辦單位血友病身分,並提供緊急聯絡人之聯繫方式,以防緊急出血的狀況發生。
【運動與凝血因子濃度之關聯】
不同強度運動所需要的凝血因子濃度也各有區別,規律施打長效型凝血因子,在「高峰濃度」期間,患者可自由從事高強度運動。另外,關節有受損的血友,會比一般病友需要更高的凝血因子濃度。[3]
健行:屬低風險運動,即使於施打完長效型凝血因子2-4天後進行,健行也是相對安全的運動選擇。[4]
跑步:屬低至中度風險運動,可以於施打凝血因子2-3天後進行。[4]
自行車:屬中風險運動(主因存有跌倒風險),應於施打凝血因子24小時內進行。[4]
其它居家運動:開合跳/深蹲/弓箭步/拳擊(對空揮拳)都是頗為適合的運動。開合跳對關節負擔比較大,應斟酌進行,其餘項目可評估自身狀況後施做。
2021 即將進入尾聲,在全球大環境改變之下,全民外出活動的頻率也相對受限,台灣賽諾菲為鼓勵血友們持續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與各大醫院攜手各界舉辦「動身前行血友鐵人爭霸賽」線上運動 app 競賽,透過數位 app(JoiiSports)非常難得的將血友們聚集在一起,讓血友們之間能進行良性的線上運動挑戰,以趣味方式互相激勵、培養適合自己的運動目標,持續運動挑戰自我。
【動身前行-血友鐵人爭霸賽】
時間:2021/11/29(一)至12/26(日)
競賽地點:JoiiSports (運動累積app),請掃QR Code或點擊連結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 100 位為止
【競賽規則】
運動累積計算項目:
個人賽:以「單項項目距離」計,施作運動項目健行/跑步/自行車,三選一
團體賽:以「團隊卡路里消耗總和」計,施作運動項目包含健行/跑步/自行車,及適合居家施作的開合跳/深蹲/弓箭步/拳擊(取各團隊內成績前 10 名計算團體賽名次)
*本活動「動身前行 Let’s Get Sporty」為鼓勵血友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之用途,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菲)全權委託鈞勢國際公關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虹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oiiSports)舉辦/執行本活動,賽諾菲將不會取得本活動參與者提供之個人資料
iOS 點我下載
Android 點我下載
MAT-TW-2101680-1.0-12/2021
參考文獻
[1] Lorio A, et al. Haemophilia. 2017;23:e-170-e179., Using pharmacokinetics to individualize hemophilia therapy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142544/
[2] Alok Srivastava, et al . Haemophilia. 2020;26(Suppl 6):1–158. WF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mophilia,
3rd edition.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hae.14046
[3] Antony P Martin, et al. Haemophilia. 2020; Jul;26(4):711-717., Understanding minimum and ideal factor levels for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ies by people with haemophilia: An expert elicitation exercis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268007/
[4] Johnny Mahlangu, et al. Blood. 2014; Jan 16; 123(3): 317–325., Phase 3 study of recombinant factor VIII Fc fusion protein in severe hemophilia 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89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