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iSports

愛運動

JoiiStore

虹映嚴選

JoiiCare

幸福企業
 
 
X

JoiiSports - 定存你的健康




       >  健康知識   >  養生保健   >  《運動與中醫的健康觀》經絡篇:足陽明胃經  
養生保健

2016-01-17 08:55:49

《運動與中醫的健康觀》經絡篇:足陽明胃經

按讚
退讚
4 人按讚
 0 則留言
1人收藏

《黃帝內經》是現存的中醫文獻中最早而且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經絡系統,即有十二經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經別以及與經脈系統做了詳細的論述。之前介紹了手太陰肺循行路線活化運動。每天起床即活化肺經,會讓你氧氣充滿,活力充沛;手陽明大腸經活化運動後,讓您放一切濁氣,開使全新的一天。接下來介紹足陽明胃經,共有45個穴位。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共有45個穴位,30個穴位在腹、胸部和頭面部。15個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側面。首穴起於承泣末穴終於厲兌。(左右共九十穴)

足陽明胃經為十二經脈之一。與足太陰脾經相表里。五行屬土。胃屬戍土,主通降,氣血皆多,辰時(上午7-9點)氣血注入此經。本經從鼻旁迎香開始,上至鼻根中,在『睛明』穴旁交會足太陽膀胱經,從眼睛下方(經承泣、四白穴)入上牙齦(齒槽中巨髎穴),繞口唇交會任督二脈(上會督脈之人中,下會任脈之承漿穴),夾口旁的地倉,左右兩條胃經向下交會于唇下任脈的承漿穴,退回來沿下頜出面動脈部的大迎,過下頜角前下方的頰車,向上經耳前、鬢發前緣,到頭角部的頭維,所以在經脈巡行在臉頰呈U字型分布,再到前額中部(會督脈之神庭穴),它的下行支脈,從大迎穴前直下頸動脈搏動處的人迎,沿著喉嚨氣管食道兩側進入鎖骨上窩『缺盆』穴,向下貫穿膈肌,入屬胃腑,(會任脈之上脘、中脘)通過胃腑聯絡脾臟,再從胃下行於腹,至鼠蹊部的『氣衝』穴。另一胸腹部直行路徑從鎖骨上窩『缺盆』穴向下經乳中,乳根,挾腹部中線及肚臍兩旁關門,太乙,滑肉門穴,再經由天樞穴下行,進入到腹股溝動脈部的『氣衝』穴;兩條分支合而下行,經髖關節前的髀關,到股四頭肌隆起處的伏兔,下行經梁丘穴向膝髕中,沿脛骨外側,到足背部的解谿,沖陽,再經中趾內側趾縫,出其末端厲兌;另有一條支脈,從膝下3寸『足三里』處分出,向下進入中趾外側趾縫,并出其末端;它的又一條支脈,從足背部(衝陽穴)分出,走到大趾的內側端『隱白』穴,交于足太陰脾經。

 

【循行經文記載】

《靈樞‧經脈》記載:

胃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交頞中(指鼻根,又稱山根),旁約太陽之脈(指足太陽膀胱經睛明穴),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  ,卻循頤(口角後,下頜部) 後下廉,出大迎 (面動脈搏動處) ,循頰車(咀嚼肌中),上耳前,過客主人(上關穴),循髮際,至額顱 。

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 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髕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 其支者,下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 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

 

足陽明胃經穴位歌訣如下:

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 下關 頰車 停,承泣 四白 巨髎 經,地倉 大迎 對 人迎,水突 氣舍 連 缺盆,氣戶 庫房 屋翳屯,膺窗 乳中 連 乳根,不容 承滿 梁門 起,關門 太乙 滑肉門,天樞 外陵 大巨 存,水道 歸來 氣衝 次,髀關 伏兔 走 陰市,梁丘 犢鼻 足三里,上巨虛 連 條口 位,下巨虛 跳上 豐隆,解谿 衝陽 陷谷 中,內庭 厲兌 經穴終。

 

本經穴之五俞穴及募穴天樞(大腸募, 注釋*),足三里(合),上巨虛(大腸下合),下巨虛(小腸下合),豐隆(絡),解溪(經),衝陽(原),陷谷(輸),內庭(滎),厲兌(井)。

本經穴與其他經絡之交會 ─ 系統交流道睛明(足太陽),頷厭、懸釐、上關(足少陽),水溝、神庭、大椎(督脈),承漿、上脘、中脘(任脈),迎香(手陽明)。

*注釋: 臟腑之氣彙聚於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又稱為“腹募穴”。“募”,有聚集、匯合之意。六髒六腑各有一募穴,共12個。五臟、心包絡及六腑各有募穴一個,如肺為中府,心為巨闕,肝為期門,脾為章門,腎為京門,心包為膻中,胃為中脘,膽為日月,大腸為天樞,膀胱為中極,小腸為關元,三焦為石門穴等。募穴多用以診斷和治療本臟腑病證。

 

【病侯】

《靈樞.經脈》:

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 。

是主血所後病者:狂,瘧,溫淫,汗出,鼽衄,口歪,唇胗,頸腫,喉痹,大腹水腫,膝臏腫痛;循膺、乳、氣街、股、伏兔、骭外廉、,足跗上皆痛,中指不用。

氣盛,則身以前皆熱,其有餘于胃,則消谷善飢,溺色黃;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粟,胃中寒,則脹滿。

 

【語譯】

本經有了異常變動就表現為下列的病症:溲溲戰抖發冷,喜歡伸腰,頻頻打哈欠,顏面暗黑。病發時,就厭惡與別人相處和不喜火之熱,聽到木器聲音就惕惕驚慌 (木克土),心要跳動,獨自關閉房門,遮塞窗戶而睡。嚴重的則可能登高而歌,不穿衣服就走。胸膈部響,腹部脹滿。這還可發為小腿部的氣血阻逆,如足部逆冷痠痛麻木等症。

本經所屬腧穴就能主治有關「血」方面所發生的病症:躁狂,瘧病、溫熱病,自汗出,鼻塞流涕(過敏性鼻炎)或出血(流鼻血),口歪(顏面神經麻痺),唇生瘡疹(單純性泡疹),頸部腫,喉嚨痛,腹部水腫(肝硬化),膝關節腫痛;沿著胸前、乳部、氣街(氣衝穴部)、腹股溝部、大腿前、小腿外側、足背上均痛,足中趾不能運用(足大趾旁支第二趾,此趾最高最長,最容易受撞擊挫傷)。

凡屬於氣盛有餘的症狀,則身體前面都發熱,有餘的症狀表現在胃部,則食慾好、消化強而容易飢餓,小便色黃。屬於氣虛不足的症狀,則身體前面都發冷、發寒戰,胃內寒冷感且感到脹滿(消化不良)。

 

 

 

足陽明胃經

 

 

經絡循行與時辰

經絡臟腑氣血循行與時辰的關係在中醫典籍中亦有論述。在子午流注歌中提到:「肺寅大卯胃辰宮,脾巳心午小未中,。申膀酉腎心包戌,亥焦子膽丑肝通。」這就是把流注人的臟腑的十二條經脈與12個時辰互相聯繫。

 

辰時胃經當令

辰時是指早晨7點到9點,這個時候是胃經當令。胃經是人體正面很長的一條經脈,顏面神經問題、長青春痘,要從胃經治。胃疼是胃經的問題,大腿膝蓋無力也是胃經病,腳踝腳面疼也是屬於胃經病,這些地方都是胃經循行路線。  從子時開始到卯時,實際上是人體氣血能量的重新再分配,這時候吃早飯,就是要補充營養。這個時候是天地陽氣最旺的時候,所以說吃早飯是最容易消化的時候。如果不吃早飯,長期下去對人體的損傷非常大。

記住晚飯要吃少,而早飯要吃多、吃好。按照天地自然的規律去吃飯、去睡覺就不容易生病。不吃早餐者應改變習慣,即使拖到9點吃都比不吃好。

 

藏象學說中所描述胃的角色

內經曰: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為黃腸。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

倉廩之官,「倉廩」是貯穢穀物的倉庫。倉廩之官指脾和胃。《素問·靈蘭秘典論》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意思是說,「胃主受納」,「脾主運化」,為五味(飲食)化生的本源,也是提供臟腑器官和全身營養的「倉廩」,故名。也有人認為「倉廩之官」單是指胃。

胃主受納,生理學名詞。系一種胃的主要功能。「受納」指接受和容納水谷。胃腑具有接受和容納水谷的功能。胃氣平和則飲食正常;胃氣逆則嘔吐,食入即出;胃氣虛則飢不受穀食。《靈樞.玉版》:「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景岳全書.飲食門》:「胃司受納,脾司運化,一納一運,化生精氣。」

在整個消化道中,胃腔容量較大,有「 水谷之海」之稱,受納飲食是胃的主要功能之一。

 

《難經.三十一難》又說:「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胃主腐熟,生理學名詞。系胃的主要功能之一。指胃具有將水谷飲食初步消化為食糜的功能。

 脾與胃,一陰一陽互為表裡相互合作,胃主降濁,脾氣主升,「胃氣主降」,消化飲食主要就是脾胃協調升清降濁的過程。脾為陰土,胃為陽土。胃燥脾濕相互協調,飲食乃能消化。脾主升清,水穀之精微賴以上輸和生化;胃氣以下降為順,把初步經過消化的飲食(包括食物殘渣)繼續推向下行,即所謂「降濁,它和脾的「升清」作用是相反相成。如胃氣不降,就會出現嘔吐等症状。

胃經從頭面經頸部、胸部、腹部肚臍兩側、鼠蹊、大腿前側、小腿外側至足背,經云:『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因此舉凡顏面身經麻痺、三叉神經痛、眼中風、眼睛模糊、飛蚊症、過敏性鼻炎、咀嚼困難、顳顎關節疼痛、牙齦痛、甲狀腺腫、痰涎壅塞、乳房腫脹、乳汁不通、胃酸過多、胃液逆流、消化不良、胃腸脹氣、便秘、腹部脂肪過多、體重過高、大腿無力、小腿痠軟、腳踝腫脹等等,皆可以經由改善飲食習慣,進食之食物種類,善待胃臟,強化肌肉、敲打拍擊或撥彈版經循行路徑皆可獲得改善。下一單元我們將介紹足陽明胃經的活化運動,敬請期待。

 

 

 

 

按讚
退讚
4 人按讚
 0則留言
1人收藏
延伸閱讀
留言
共有 0 則留言
隱私權條款發言規範

服務專線:03-5506858 #510
服務信箱:service@joiiup.com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Copyright © 2024 虹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