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iSports
愛運動JoiiStore
虹映嚴選JoiiCare
幸福企業www.joiiup.com
當我們身體有疼痛問題去醫院求診,醫生很常幫我們打針。一般人往往對打針有兩極化的反應:沒有時間生病,或者是性急的人,會希望可以趕快打針,因為「打針最快!」打完就好了。也有些人一聽到打針就非常害怕,除了怕痛,也會害怕「是不是打類固醇?」擔心打針只能治標,擔心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
類固醇又稱「腎上腺皮質素」,是人體正常情況下的就會分泌的賀爾蒙,用來控制身體養分的代謝平衡,影響免疫系統。類固醇藥物,不管是口服或是注射,可以抑制發炎反應和調節身體免疫系統,只要使用得當,「用對時機、用對位置、用對次數」,不但效果顯著,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但如果「用錯時機、用錯位置、用錯次數」,確實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類固醇的注射,對身體也可能會有載舟和覆舟的結果。
有摧枯拉朽之效:剛打完類固醇後,肌腱會脆弱、肌肉耐受性降低。在同一部位反覆施打類固醇,也可能會造成骨骼骨質密度的流失、還有肌肉及軟組織的萎縮。如果打類固醇的時機、位置、劑量不對,只要有一個意外再發生,或是身體過度勞動,就很有可能發生肌腱斷裂或是骨折。所以施打類固醇後,我一定會再三叮嚀病人: 「打完針會比較不痛,只是代表發炎狀況減輕,但並不是代表傷已經好了。剛打完針組織可能會更脆弱,這時候反而要更小心,所以務必在二周內不要劇烈或長時間運動。」
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後遺症,建議類固醇注射在半年之內於同一個部位不要施打超過三次,而且每次要間隔一個月以上。還有些情況並不適合類固醇注射治療,像是注射部位皮膚有細菌感染,或是關節內有細菌性關節炎、關節本身不穩定、換過人工關節等。有罹患菌血症、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本身有凝血問題的病人,也不適合用類固醇注射來消炎止痛。另外,類固醇注射不應該是疼痛時治療的第一個選擇!國外的醫學報導建議,應該在適度休息並接受口服藥物、復健、使用輔具等保守治療無效之後,才考慮局部注射類固醇。千萬不要因為求快而造成濫用。
如果你對類固醇注射心有疑慮,甚至排斥打針,你可以直接和醫師講明,一點都不需要覺得不好意思,畢竟被打針的是你而不是醫師。還有很多治療的方法可以幫你治好疼痛問題,打針不是唯一選擇。
越是慢性的疼痛,其原因越是多元,越要找出致病的種種因素才有機會根本復原。專業復健科醫師可以為你做完整的評估,找出致病的因子,同時用不同的治療方式來解除你身體的疼痛。即使要使用類固醇注射也會謹慎施行,可以利用超音波導引確實打在病灶部位,不會破壞週邊組織;更會幫你好好把關,把類固醇注射「用對時機、用對位置、用對次數」,不僅要對症下藥,更要把後遺症降到最低。
文章來源:林頌凱醫師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