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哲念大學的時候主要還是跑五千、一萬的長距離,一直到大學畢業念研究所才比較專攻馬拉松。大家難免好奇嘉哲最後是怎麼決定以馬拉松項目為主,並且一路成為國手跑到現在。 嘉哲表示大學畢業的時候發現馬拉松項目的獲勝機率比較高,而且對他而言比較容易達到亞奧運標準,一萬公尺可能差個一分半、兩分鐘,但這個時間對一萬公尺這個項目來說很巨大、很難跨越,如果是馬拉松差一分半、兩分鐘就比較容易可以突破,因為比較容易達標、對他個人而言也比較有發展,因此認真考慮轉到馬拉松。
馬拉松的進入時機
大學因為念競技體育,上了專業運動科學的課之後發現馬拉松要跑得好,田徑場上的五千和一萬公尺的成績也要進步才行。因為成績進步了,馬拉松每五公里的配速才能夠更快。 而運動生理年齡成熟的最高峰是20歲,這個時期影響肌肉發展的睪固酮素分泌到達最高峰,可以加強肌肉發展。在年輕的時候多訓練敏捷性可以讓速度增加,敏捷性訓練使神經突觸、神經叢增加,訊息傳遞速度增強進而讓肌肉收縮變快,就可以讓你跑得更快。
嘉哲高中的時候沒接觸到這些,只想著跑馬拉松才能參加全運拿獎牌,大學接觸到這些專業的知識才發現這樣是不對的,加緊腳步想把速度練回來,但有點太晚,最好的訓練速度時機已經過了,所以比五千、一萬的時候常常在最後衝刺的時候速度提不上來。五千、一萬的速度拼不過,只好花更多時間去訓練耐力,把速度上的不足用耐力補過去,讓馬拉松的成績變得更好。 所以張嘉哲認為不應該太早進入馬拉松,建議各位想要從事馬拉松項目的朋友應該在能夠提升五千、一萬公尺的速度之後才加入。
比賽是三十公里才開始
問到跑馬拉松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嘉哲表示跑到35公里的時候最痛苦,因為那個時候肝糖耗竭,身體就跟機車沒油一樣。雖然撐過去之後的下一個階段身體會醣質新生,將一些非碳水化合物(如乳酸、甘油、胺基酸等...)轉換成葡萄糖再次提供身體能量,但在轉換過程會有個空白時間,那是肌肉遭到破壞最嚴重的時候,很痛苦,身體會叫你要停下來,必須要熬過那段時間才有辦法再跑下去。 所以像他們以競技運動來跑馬拉松,大家都想趁肝糖耗竭前把距離拉開,距離拉開後因為在35公里左右的地方大家都很痛苦,你追不到我我也追不到你,所以競技比賽的戰術運用是在這時候開始衝,可以說比賽是三十公里才開始。
對於想要進入馬拉松的朋友,嘉哲的建議是,不要只是埋頭苦練一直跑,要以科學加入訓練用運動科學的知識來讓訓練更有效率,聰明跑步才能更進步!